锂电回收行业预计迎来蓬勃发展。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与消费国,装机量伴随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参考GGII,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同比+95.6%;动力电池装机量294.6GWh,同比+90.7%。如按照2022-2025年CAGR29%,2025-2030年CAGR22%测算,则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2025、2030年可达632、1707GWh;预计2025年中国报废动力锂电池总重量为76.9万吨,2030年为419.8万吨。由于锂离子动力电池实际有效寿命约5-7年,预计2026年将迎来动力电池的首批大规模报废,带动锂电回收行业需求增长。锂电回收行业主要回收对象为退役电池包和电池包/正极生产过程边角料中的金属材料,包括镍、钴、锰、锂等。根据我们的测算,2025年中国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可回收金属总市场空间为364亿元,2030年为1309亿元。
政策端逐步完善,行业参与者规范化。2009年首次提出动力电池回收政策后,中国锂电回收行业也经历过黑作坊丛生的“乱相”,小企业凭借低廉的运营成本竞争收购原料,挤压正规企业空间。18年后,工信部明确生产者责任延伸,规范原材料回收渠道。发展至今,行业已逐渐走过小作坊竞争的无序?期,进入规范化阶段。2013-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注册量由214家增长至4.2万家,工信部公布的废旧电池综合利用“白名单”企业总数也达到88家,行业参与者包括上游原材料生产企业、中游电池制造企业、下游整车厂、以及独立的第三方回收公司。
在生产者责任延伸与新势力高标准质保条件的约束下,行业未来资源端核心主要掌握在整车厂手中。由于报废回收环节主要涉及拆解和冶金,整车厂缺乏技术优势,运营的设备投资、人力成本和技术成本反而使电池回收成为企业负担;与第三方回收企业、材料企业、冶金企业等合作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思路。除废旧电池之外,电池厂边角料也是稳定且高品质的原料来源。对第三方回收企业、回收设备/材料供应商而言,在原料端规范化、集中度收缩的未来,能否与整车厂、电池厂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成为其回收循环产业链的一个环节,是企业长期成长性的核心点。对此我们建议关注与整车厂、电池厂合作进行回收项目开发、或作为回收设备/耗材供应商的标的。
(资料图)
智能化拆解与湿法收率提升是重要的工艺优化思路。对比主流回收工艺,湿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回收效果最优的方案。行业工艺优化的思路核心在于前端预处理的智能化和后端的湿法冶金收率提升。预处理端来看,拆解工段当前仍有较高人工成本,机器替代人工实现智能化、柔性化拆解是行业的重点突破方向。湿法冶金端来看,目前行业对镍、钴、锰金属的平均回收率已达98%以上,但锂的回收率仅85-90%,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新型锂萃取剂的开发以及吸附剂、膜等分离纯化材料的使用是提高锂回收率的重要思路。对此,我们建议从设备和试剂两个角度,寻找可能为行业带来变革的标的:
在设备角度,由于行业主流回收企业缺少设备开发的技术储备和经验,以外采为主,建议关注布局智能化拆解的专业电池回收公司、以及参与到锂电回收行业的机械设备公司:
浙矿股份:国内领先的矿山机械服务商,在铅酸电池回收领域中具有前道破碎、筛分技术经验;新能源电池回收破碎分选设备项目目前已完成初步设计和技术验证。
在试剂角度,专业的分离材料供应商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定制,或承担部分产线建设,建议关注具有萃取、吸附+膜等工艺且有潜力应用于锂电回收行业的标的:
新化股份:萃取法提锂项目突破者,与藏格、蓝科在盐湖提锂沉锂母液回收领域展开合作,积极拓展锂萃取剂在锂电回收、盐湖提锂主工艺领域的使用,具有收率高、投资小、生产成本低、安全环保等特点。
康普化学:老牌铜萃取剂供应商,产品兼具稳定和绿色属性,布局3500吨新能源电池金属萃取剂产线,涵盖钴、镍、锂、钒、锰等,预计2025-2027年逐渐投产。
蓝晓科技:国内盐湖提锂领域经验最丰富、技术最成熟的吸附剂供应商之一,延锂产业链拓展业务,与多家企业开展中试实验,将吸附分离技术应用于废旧电池回收领域中锂、钴、镍等金属的回收。
发布人:文涛关注索比储能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行业资讯!
关键词:【储能】【电池回收】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