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资讯!义龙新区万屯镇“肉牛小镇”:肉牛产业越做越“牛”

2023-05-30 15:49:42 来源:中国黔西南

养殖21头能繁母牛,一年纯收入15万元以上,这对和牛“打交道”十多年的义龙新区万屯镇盘兴村村民梁正江来说轻而易举。“前期成本大一些,但后期母牛下牛犊,喂上一年左右,就可以卖上万元,这样循环喂养,每年赚十多万不难!”


(相关资料图)

而在盘兴村,养牛10头以上的人家就有近30户。

近年来,万屯镇擦亮“国家农业农村部定点牲畜市场”这块招牌,以党建引领打造“肉牛小镇”,将肉牛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全力推动肉牛产业发展,让牛产业越做越“牛”。

万屯牲畜交易市场

党建引领奔向“牛日子”

“年纪大了,每年就养7头左右,一年有四五万元的收入,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那么好,要是再年轻十把岁,我一定做村里的养牛大户。”万屯镇纳玉村村民除远诚今年68岁,是一名有着18年党龄的老党员,在镇里宣传发展牛产业时,他第一个就加入,并带动村里16户农户养牛。

起初宣传发展养牛,很多村民担心成本高、风险大,不敢尝试。为了把群众“带起来”,万屯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党员示范养、村民跟着养,壮大肉牛养殖规模,共同奔向“牛日子”的肉牛产业发展路子。

全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衣赢在喂牛

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万屯镇全心村村民养牛积极性差,为了给村民吃一颗“定心丸”,作为村里的主心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衣赢成立了贵州大坡脚犇牧养殖场,通过示范带动全村20余户村民走上养殖道路。

“通过示范带动,村里不少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村加入养牛产业中来,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组、一组带一片的示范养殖效果越来越明显!”刘衣赢说,经过发展,全村牛存栏量已从2016年的500多头发展到现在的近1000头。

念好“养牛经”,过上“牛”日子。据统计,以党建为统领推动牛产业发展,在党员引领带动下,目前,万屯镇实现肉牛累计存栏1.9万头,1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31个。

万屯牲畜交易市场

市场效应拉动“牛经济”

“每个星期二,从凌晨4点到中午3点左右,我们万屯大牲畜交易市场非常热闹。各种肉牛品种都有,来自北京、上海、福建等地的客商前来买牛卖牛。”万屯大牲畜交易市场负责人李书荣说。

据介绍,作为国家农业农村部定点牲畜市场,万屯大牲畜交易市场还是西南地区最大最成熟的大牲畜交易市场和贵州省五大牲畜市场之一,年交易大型牲畜为9万头至12万头,交易金额达22亿元。

也正是看到这个庞大市场,当地群众看到了发展的商机。在结合群众发展意愿的基础上,万屯镇结合市场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牛产业。

纳玉村村民付红就是瞅准了这个便利之处,对养牛产业十分看好,养牛头数也越来越多。“我刚开始养的时候只有5头,现在有49头,很多大城市的人都来我们这里买牛卖牛,我们不担心卖不出去。”付红说,家门口就是交易市场,销路不愁,很多客商还直接到牛圈里收购。

很多村民纷纷表示,有政策支持、有技术指导、有交易市场……大家对肉牛产业养殖信心十足。

依托大市场,发展大产业。为了能更好地为肉牛养殖户保驾护航,新区、镇、驻村第一书记、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四级书记联动,采取市农业农村部门+乡镇+银行+保险公司+合作社+农户“六方合作”的养牛产业发展模式,由属地党委政府负责沟通协调、农业农村部门负责技术保障,金融机构给予“金牛贷”等专项资金支撑,参保后由保险公司负责理赔兜底,村级合作社进行日常监管,党员带头养殖示范引领,共同推动牛产业壮大发展,形成“种、养、销”为一体的牛产业链。

“同时,我们全力盘活‘能繁母牛与肉牛育肥中心’和‘草料仓储中心’,加强合作社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农业农村部定点牲畜市场’优势,推动肉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逐步发展牧草种植、饲料加工、肉牛繁殖和育肥、实体店销售、有机肥加工、水产养殖等关联产业。”万屯镇党委书记刘爽说。

刘爽表示,力争到2025年,万屯镇牛存栏量在3万头以上,形成集种养、交易、美食为一体的肉牛产业链,全面建成“肉牛小镇”。(文/图 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肖雄)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审:舒鹏倩 姚廷婷

本期二审:魏浩然 彭原清

编务终审:杨涓

声明

标签:

珠宝展示